小学语文读书心得

时间:2023-12-27 17:16:05
小学语文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读书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读书心得1

最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使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语文课教什么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缺少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我有肤浅的理解:“字、词、句、段、篇”抓好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语文味。语文教师应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节语文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容是课文内容和补充资料,形式是言语形式、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体特点、作者思路、编者建议,学情,争取让学生一课一得。想到这里,我便又想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里即要有重要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三项是不能随意分割的,应有机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状态。

二、阅读教学强调对话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对话过程,具体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具备以下特征:

1.它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法则。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并彼此悦纳。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师生之间应成为“伙伴”,对话的伙伴。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它应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成功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情感和思维上高质量的对话。

——它应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和交往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步的行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

3.它应是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对话性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特征。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之间的存异:第一,传统教学重学生的接受,对话教学重学生的感悟;其次,传统教学重的是训练,对话教学重的是实践;第三,传统教学只重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对话教学也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第四,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三.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一)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造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对话的原始意义是交谈。但并非任何交谈都是对话。对话过程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有了这种对话意识,即使言辞上再激烈,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辩,也是对话,而且还可能是更高级的对话;甚至,只要有了这种对话意识,人们相互之间默默无言的相对也是对话。正如人们所说的,没有对话意识的问答,就像一个只有骨肉而无灵魂的僵尸,绝非真正的对话。”

(二)善于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比如: 1.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对话的欲望。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比如南湖一小刘全老师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伊始,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是人物的一句话这一特点纷纷质疑:这话是谁对谁说的?“这条鱼”是什么鱼?为什么让他“必须”放掉?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一位老师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

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3.创设活动情境。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饿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是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三)善于把握和丰富学生的“前理解”。在备课时,有的教师常常更多地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而忽略了学生认知水平。这种情况,实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前理解”取代了学生的“前理解”。 “前理解”正是理解之所以成为可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没有“前理解”就不可能有理解,恰如一个出于纯生物状态的婴儿是不可能有什么理解的;“前理解”构成了理解者的视野,一个人能够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恰恰取决于其“前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见”甚至“个人偏见”对学生阅读的干扰,这就首先要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并且静听学生。此其一。第二,教师应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前理解”只有在不断“理解”中才得以增强。第三,阅读教学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听听各种不同的“前理解”,以扩大自己的“前理解”。对任何一个文本,不同的“前理解”都只能从某一个“窗口”看到文本的一道“风景”,而不同“ ……此处隐藏17097个字……读街,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乐趣能够学到新的事物可以与你的朋友分享,沿着街道走下去,你将会碰到非常有趣的角色,有一个乱花钱的小男孩、懒惰的小熊、聪明的兔子,你也会碰到一个帮助亲的小女孩,当你信步在阅读结实,你可能会读到在科学和社会生活方面有用的知识,当你满怀喜悦地享受一段文学作品的时候,我希望你同时也在逐渐变成一个更棒的读者,所以,穿好你的鞋子来一次非凡的旅行吧!”这样的一段介绍的确是克服了学生恐惧害怕学习的心理状态他把学习说成是那么简单的逛街,当然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上面的图片编排也都十分充满童真童趣。

可是再往下看,我就发现了美国这套教材它的独到之处他每一个单元的目录,都介绍了一册教材所包含的单元课文,课文体裁,作者,单元总结,页码等内容。而这些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确实没有的我们的教材里面顶多,只有个作者名字,对于文章体裁和这个单元的特点或者是总结这类的东西完全没有。当孩子们看着课文的时候就和看着杂志上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没什么两样,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办法领悟到为什么作者会把这样一篇文章放到课本里面来,那么作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没办法达成。所以在每一篇课文的后面,为什么作者不把自己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写出来呢?例如这篇文章中用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或者是这篇文章中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等等。71页写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经过这次学习,我发现语文素养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语文素养,包含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看来就是只要所有涉及中文的地方都和语文素养有关。包括用中文去思维,包括用中文去交流。所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电机作俑决定了他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58页,第二学段阅读阶段,目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因为我目前任教班级的学生是3年级,而且这个班书写较为工整,所以我更注重的是阅读和习作这些阶段目标。在阅读方面我能教我的学生做到默读并且能做到感情朗读,但是对于,关键词句的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我的学生掌握得还不是特别好至于冒号和引号的一些用法班上有些学困生还是没掌握好,这也将是下个学期我得赶紧抓紧时间完成的任务。看到159页,有这么一句,xxxx年版的克彪十分清楚地指出,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是这么说的话,那么我们在平时上课时的咬文嚼字逐字逐句分析是不是做的有点多了呢?试题上如果出现:这个词语表达了怎么怎么样的情感?这样子的题会不会超纲呢?我还发现这第二学段他有三毒就是朗读没读和略读,其中略读我平时和同学是说的太少了,看来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小学语文读书心得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是,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学生作业单调枯燥,偏重课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摘抄、重复套用,这种封闭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优化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张扬。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思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作业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使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作业练习的设计不能为形式而训练,必须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以学生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为了改变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等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种新鲜感。

二、设计灵活性作业 。适当的抄写、朗读背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起到巩固识字,理解课文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抄写、背诵这些“枯燥”为“灵活”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改变布置形式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抄写不是那么无聊。在每课的生字教完之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给生字做卡片的作业,其实,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就把生字抄了一遍,但通过变换作业形式,学生对作业自然不再抱怨“又要抄生字了”。还有像布置读书的作业,“把课文读一遍给妈妈听”与“回家读一遍课文”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虽然都是抄和读的作业,但换了一种形式,换了一种说法,就可能给学生不同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布置抄写、诵读作业的时候,不妨多动点脑筋,多花些心思,避免命令式的单一的形式和说法。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创作一幅课文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续写续编课文;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合作表演一段课本小品;根据所学内容班内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

四、设计社会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爱因斯坦主张:“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有合作精神。因此,在设计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各种活动交往中,学生的眼光渐渐远大,胸襟渐渐开阔。与此同时,他们的协作交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作业设计上独具匠心,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尝试。作业题就要灵活多样,有声有色,富于趣味,要蕴涵美。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调动学生的兴趣,感受。

如何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观,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还将努力学习,实践探索,真正通过有趣的、多样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使每个学生都爱上作业,都能得以提高。

《小学语文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