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号》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6 19:42:19
《小括号》教学反思

《小括号》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括号》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括号》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了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出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出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学生选择自己理解、喜欢的分步计算或综合算式完成了对此题的解答。对小括号的引出我是这么做的:先让学生理解270-180=90(位),90÷30=3(名)这种分步计算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写成综合算式怎么写。肯定有的学生虽然想的是先做减法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几位游人,但会这样列式:270-180÷30,于是,我引导在这里有除法和减法,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这样的话180÷30求出了上午需要的保洁员人数,而270是下午的游人数,不能减。要想先算减法求出差,应该怎么办?很多同学都会想到加上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必要性,理解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新授例题巩固练习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般都能理解、掌握,但在实际计算中却会犯各种错误,比如粗心,不肯列竖式使计算结果错误,少数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对了,而第二步有加法和乘法时候的运算顺序却错了,变成了从左往右计算,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完全掌握运算顺序。因此,在实际计算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做一步检查一步,提高正确率,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括号》教学反思2

小括号以前是二年级下册的知识,现在新教材改编在一年级下册,在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且笑苦熬好的出现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编排是用连续减去两次星星,我觉得可能用在购物的场景会比较好。贴近生活实际,且也学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明妈妈做饭时发现没酱油了,给小明10元钱,买一瓶5元的酱油,剩下的钱可以给小明3元买冰激凌,最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元?学生很兴奋地去买东西,算钱。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0-5-3=2(元),我就引导,去商店买东西一般是怎么付钱的呢?冰激凌和酱油是在同一个店里面买的。售货员是怎样找钱的呢?

很快就有学生说,哦,要先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售货员才好找钱给我们。于是大家都说一共是要8元呢,这个8元是怎么来的呢?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是用3+5合起来的。那能不能用一个算是表示呢?于是就有矛盾10-5+3,这样列式是先算什么?而题目是要先算3+5,怎么办好?顺势就引出小括号,从而学生明白小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小括号,所以我又适当增加了买其他东西的场景,练习的时候就用书本上的剪星星,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吃东西场景。在练习的时候,强调为什么要用小括号,要先算什么,加以巩固。这当中学生也知道了小括号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有着自己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我还把括号比作老奶奶,过马路的时候让老奶奶先走,学生就能更加形象地记忆住了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小括号》教学反思3

1、重视了口算。这几年来,教师的课堂中很难看到口算练习的影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计算占很大的比重,但我班学生原有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结合本课特点,我主要进行了末尾有0的乘除法口算和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有效地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复习。

2、恰当地把握了教材。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上。本单元的3个例题,前两个主要定位在运算顺序上(原来的混合运算基本上是乘除法在前、加减法在后,而本学期包括了乘除法在后的情况,学生容易混淆)。而本课的例题由于有小括号这一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我认为运算顺序比较容易掌握,重点是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我组织学生先列出分步算式,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基本上列出的是不含小括号的错误算式),在比较中发现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步骤产生矛盾,从而介绍小括号。并在对两种列式的比较中,发现小括号的作用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在练习中我还安排了这样一组题:30×2+40、(30×2)+40,使学生发现后者虽然也有括号,但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因此结果相同,这样的小括号可以不加,提高了学生对小括号的认识以及准确使用小括号的能力。

3、注重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的练习中,我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以及其他学生完成的情况,总结出计算的注意点:不要抄错数字与符号、注意运算顺序、细心口算、做完后要认真检查等

作为教师,我也能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如写好字、写好等于号,细心计算等。

不足之处:

1、新课教学中学生没能充分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虽然是这样预设的,在矛盾中引出了小括号,但由于将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揭示过早,导致了学生的理解不透彻,参与不积极,反映了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2、课堂氛围调动不够。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加上我的教学艺术功底欠缺火候,因此整节课比较沉闷。这也是我以后亟待加强的。

3、在口算时,对于典型错误,没有提供学生剖析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改正。

4、深入不够,在30×2+40、(30×2)+40的比较之后,还可以安排连乘、连除、连加、连减有括号与无括号的对比习题,进一步体验小括号在不同类型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也为运算律打下了基础。

《小括号》教学反思4

在我校三月份举行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数学组开展了“团队课”的课堂教学研讨。我们选取了四年级苏教版第八册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课例进行展示。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 ……此处隐藏5507个字……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发现一下子要求综合式列出的确太难了一点,题目信息看似简单,其实蛮具有干扰性的。对一些思维能力不好的同学来说是很难的,只有跟他们说,实在不会,先列分步再来综合吧。不过综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写出来的,因为这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3月12日

本节课主要结合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到: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了一道(841-41)÷25×4,发现有些学生把它错误地写成=800÷100=8,分析了原因后,又重点强调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补充了把3条一步计算的合并成一条综合算式的练习及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的练习。练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感到有点困难,今后有待加强。我还发现有些计算不是太难的,有些学生喜欢用口算,结果算错了,说明学生的口算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书第38页解决实际问题几道题目,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交流各自的解法。小部分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时有问题;第8题,有点难,错误现象较多,我想:今后除了加强口算外,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还得加强指导。

《小括号》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

《小括号》教学反思14

《不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不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两部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先乘除再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仍然是简单的购物场景,鼓励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和理解其运算顺序,并独立的进行计算。“试一试”让学生解答含有乘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导总结出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既让学生了解了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又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列综合算式来解决实际问题。随后的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比较和改错练习,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几点反思:

1、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有了前面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的基础,学生可以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与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2、虽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做练习时,有学生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会计算出错,因此,养成学生在算后进行复查的良好的习惯就很有必要了。

3、计算教学往往被视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教师要通过改善混合运算的教学,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同时运用富有挑战性和充满激情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小括号》教学反思15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口算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体现了面向全体,又以问题“有没有别的运算顺序?”导入新知;第二个层次是讲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四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初步感受画面的信息,学会从情境图中挖掘信息,然后是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土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的两种不同策略,最后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是学生善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且明确一个算式含有小括号,表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说一说算一算,通过让学生说运算顺序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是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小括号的使用要适时、适当。为了避免单纯计算带来的枯燥,我设计了给小树苗治病、火眼金睛、帮小动物找车厢、找朋友等练习,还有就是用小括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但整堂课下来,我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

1.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其实内容相对简单,但我在教学中讲授这部分知识用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涉及到与生活有关的练习未能顺利进行。

2.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在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这与我平时的训练不够有关。还有些学生看题不清楚,加号看成减号,减号看成了加号,出现了计算错误。

3. 学生做出回答后,我不能及时予以适当的评价,以致学生练习热情不高,学习气氛有点沉闷。

4.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太强,练习题前后过渡不太自然。

5.在练习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让学生口答的方式,留给学生笔算的机会很少,可能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的后果。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4.把握好教学时间,练习题选择要尽心筛选,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小括号》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