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说课稿

时间:2024-05-10 22:08:06
《我心归去》说课稿

《我心归去》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心归去》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心归去》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我心归去》,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一、 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教材分析

《我心归去》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是“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本专题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对这一人文母题进行了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

《我心归去》是我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写了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和由此引出的思考,渲染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对故乡的牵挂,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三、 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但是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点拨和引导。

其次,学生刚学完《想北平》,对“离家、故乡”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易于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掌握本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家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增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方面确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是品味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掌握本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是感受作家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增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教学)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导入新课。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情是故乡真,人是故乡亲。思乡念亲的情感亘古不变、历久弥深。尤其是身在异乡他国,这种思念更是刻苦铭心,销魂蚀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韩少功的情感世界,感受《我心归去》的灵魂悸动。”

然后我将用ppt介绍韩少功发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接下来我将运用“整体感知——咀嚼鉴赏——拓展延伸”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并参照课本56页对话栏的第二点,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设疑讨论,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接下来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让学生小组朗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我心归去》,那么作者身在何处?心归何方?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回答出,作者身在法国这个异国他乡,心归故乡。)

2.文章开头作者说在法国有一个为时一个月的“家”,那么这个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这一问题比较直观,学生能够很容易从文中找到答案:雅静、繁华、静谧)

3.作者住在那舒服吗?他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根据课文详细描写以及对话栏的点评,学生不难回答出:冷清 孤独、空虚)

4.故乡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同理,血色很那个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贫瘠、脏乱、拥挤)

5.面对这样的环境,作者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和体会?(惦念、亲切、激动)

6.既然故乡较之于美丽的异国他乡可以说是不堪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心归故乡呢?故乡到底是什么?

(这一问涉及到了“故乡”的文化内涵,而且作者在文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我会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然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最后得出结论:

故乡并不是出生地,只有奋斗、奉献过,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与自己不可分离。)

(三)拓展延伸,化虚为实

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写篇抒情散文。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 ,而写作时最好的研习,只有通过不断地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

最后,就是我本堂课的收束。

乡情是一杯略带苦味的“乡色酒”,让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饮。久在异乡,身在旅途之人常常为一句熟悉的家乡话,一阵扑鼻的红枣粥的香气,一抹长满了乡思的老槐树催得潸然泪下。让我们深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这人类共有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

环境 情感

异乡——雅静、繁华、静谧——冷清、孤独、空虚

故乡——贫瘠、脏乱、拥挤——惦念、亲切、激动

《我心归去》说课稿2

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我心归去》,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与学情状况、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状况

写家园之思的作品很多,《我心归去》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大部分写家园之思的作品仅限于对思乡感情的抒发,而《我心归去》则在抒发感情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挖掘了思乡的原因,并赋予“故乡”特定的内涵。

高一学生十五六岁,大都是生在哪里也就长在哪里,对家园之思缺少亲身的体验。教学《我心归去》,可以以文本为载体,通过充分的认读,通过自主、合作和探 ……此处隐藏4824个字……有汗水”,所以故乡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故乡不会使你真正失望,你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一种期望);②故乡是奉献之所(只有在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③故乡是无价财富(只要真正拥有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板书:“故乡”人文内涵及“生命之根”、“奉献之所”、“无价财富”)

[说明]对“故乡”人文内涵的探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让学生自己在语句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更能培养其阅读能力。

(六)课外延伸(这部分需要7分钟时间)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古往今来,吟诵故乡的诗作很多,请学生朗诵最打动他们的有关故乡的一首短诗。

[说明]课外延伸是对预习作业2的检查,也是对课文内容诗意的升华,使学生在朗读中既锻炼了朗诵能力又体悟作者的情感。

最后用韩少功的话来结束这堂课,“我们无须夸张故乡的意义,无须对文化的地域性积累过分地固守。我们在不可逆的时间里远行,正在卷入越来越范围广阔的文化融会,但我们无论走出多么远,故乡也在我们血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

(七)作业布置

布置两个课后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以“想家”为话题,通过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抒写你的思乡之情。

[说明]作业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体悟本文蕴含的哲理,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家园之思;也为了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当然教学是不能够预设的,如果碰到具体问题,我会灵活地处理。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八)板书设计(说课时完成)

我心归去 韩少功

人在异乡 心归故乡 “故乡”人文内涵

雅静奢华 贫瘠脏乱 对 生命之根

情状: 繁华酥骨 浮粪四溢 奉献之所

静谧侵肌 拥挤不堪 比 无价财富

幽深奇诡 阴沉连日

感受: 冷清、虚空、发疯 惦念、亲切、激动

《我心归去》说课稿4

一、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

二、说教材

《我心归去》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漂泊的旅人“版块,该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本文是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访法散记》中的一篇散文,主要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加深对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

三、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散文的能力,他们刚刚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对故乡及人与故乡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学生阅历不深,无法切身体会思乡之情,深入理解“故乡”这一人文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来感悟文章内涵。

四、说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对话,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解读文本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理解故乡及人与故乡关系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感受和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味作者对故乡的特殊感情,理解故乡及人与故乡关系的文化内涵。

六、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法上我想采取品读赏析法,讨论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读评点讨论中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取评点法,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再创造。

七、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文本研读,感悟赏析和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1、情境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同学们听过《故乡的云》这首歌吗?费翔在歌唱中,将漂泊的游子想要回到故乡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歌费翔是用音乐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今天我们则来看看韩少功是如何用文字来抒写思乡之情的我认为如此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

2、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把自己的感想及对文章的点评写在书中的对话栏,朗读结束后,学生交流感受,自主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作者的心要归去哪里,他的身又在哪里?二是在作者看来怎样的地方才算是故乡?朗读是课堂对话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初最真实的阅读体验,学生交流感受,自主发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文本研读我将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文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作者眼中异乡和故乡的情状以及作者对两者的感受有何不同二是作者在文中多次进行细节描写,找出这些细节描写并说说有何作用三是学生找出文中作者理解故乡的话,思考到底什么是故乡?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主要从旁加以点拨指导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与文本作者对话加上教师的点拨来深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一人文内涵的思考。

4、感悟赏析要求学生用铅笔标画出文中触动心灵的三个语句,并有感情地诵读,凭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对自己欣赏的语句进行点评或在疑问处标记相关符号,然后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每小组推选一位推选一位主讲人,每个小组挑选出两处精彩的评点,方便与其它小组交流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在对文本的精当评点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5、拓展延伸学生以“想家”为话题,通过联想想象以及具体的意象来抒写思乡之情,可以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必须写出真情实感我设计的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家园之思的体悟,并学会学以致用,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我心归去

韩少功

异乡

故乡

付钱的观赏者

生命的一部分

繁华

冷清

我心归去

贫瘠

亲切

静谧

空虚

脏乱

激动

风雅

孤独

拥挤

幸福

《《我心归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