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第1课时,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对后续解决有关用乘法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帮助。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相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人数。从中概括出几个几的问题,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并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但考虑到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孩子说的能力,我将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放在下一课时,只认识了乘号。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完成后面的习题,以对孩子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二、说学生
由于二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在课堂上我给出说的模板,让学生学着说,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坐几人。
三、说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四、说教学重点
重点会进行加法到乘法的改写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理解改写过程中每个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在教学中,首先给出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感受几个几,并且会根据图意理解算式的意义。
(二)由于在第一个步骤中已经感受有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在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和同桌交流自己观察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来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学生完成之后,我通过通过动画操作,进一步感受“几个几”与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或实物的对应,使学生能将具体的同数连加的算式,情境用更抽象,更概括的“几个几”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接下啦,通过远方的过山车来感受写7个2的繁琐,从而体会写成乘法的必要性,认识乘号,感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更简便。从而解决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接下来三道乘法算式都让学生都说一说在具体情境中以及在加法算式中表示的含义,通过多说,来突破难点,理解改写过程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最后通过摆一摆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加数和个数的区别,比如,3个4,可能有学生会摆3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反思:其实在学生说到有过山车上有14个人时,我完全可以说,你观察的是总人数,也就是说一共有14人是吗?那你能像我这样说吗?用手指出黑板上的模板。把学生拉回到解决问题的模式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先观察到过山车的问题,在观察到了小火车,其实这个时候我的重难点也是可以采取我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只不过换个题目来解决就可以了,可是自己的修为还不够,乱了阵脚。
我只能说,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课堂上发生的事各位老师也看到了,我只能说,关于学生,一切皆有可能。努力修行,加强课堂应变能力。临危莫乱。
小学数学说课稿2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由这4个数组成的其他比例(指着2:6=3:9) 2:3=6:9
师:还记得化简比的方法吗?
(1)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补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3)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第一种方法化简.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求出比值后再写成比的形式.
【设计意图】:复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及要求去整理,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应用反思 ,巩固拓展
1、98页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1:4表示盐水成分的含量比用25%表示更容易理解。
师:在解决问题时,有时用比可以去win给出的表示数量关系,使解决问题变得比较简单。
2、第4题: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完成,交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把课前整理的容易出错的题目或不明白的题目进行交流、讲解。
4、学生在答题纸上答题,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相连,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合平日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过程,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重要性,在学生了解生活,运用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总结提升,自主建构: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复习你学会了什么样的复习方法?今后打算怎样复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整理复习中要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借助于简单的图形、表格等手段,把联系密切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并进行对比形成知识网络,使得整理复习更加完整,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说课稿3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
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
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此处隐藏21476个字……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能够按三角形角的不同和边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四、本节课设计理念和施教措施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组小专题“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等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你能按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吗?这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就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通过采取两次同桌合作的方式是学生会按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在让学生按角分类之后,抛出了又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也为如何正确的判断三角形打好基础。
此外,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安排让学生自学,以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又是怎样的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来认识这两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我又以问题:你认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导向,让学生对比、理解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总之,整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15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